高效精准纾民困,协同联动解急难
一、背景情况
为切实解决破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时存在的“多头跑、材料繁、办理难”的难题,上杭县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关于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部署要求,立足乡村实际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于2025年起扎实推进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改革。通过数字赋能、服务前移、部门协同,推动救助模式从“坐等审批”向“主动发现、协同救助”转变,着力构建精准高效、温暖便民的救助服务体系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 数字赋能“一网通办”,跑出服务加速度。一是数字赋能“一网通办”。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平台,着力打通部门数据壁垒。申请人只需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、“闽政通”APP或镇(村)便民服务中心(站)现场申请,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系统中借助电子证照调用、数据共享支撑“一表填报”,提交一次材料,即可完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套餐中5个事项的综合申请,避免群众多次跑、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。二是优化流程“并行审”。实施入户调查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并行审核,打破原有串联审核模式,大幅压缩内部流转时间。三是简政优速“提效能”。压缩办理时限至30个工作日,实现社会救助事项“一网通办”办理时限缩短50%,真正实现“一次办、一门办、高效办”,最大程度便民惠民。
(二)服务前移“主动发现”,畅通帮扶暖心路。一是建强阵地“强队伍”。在全省率先落地省级地方标准《村居便民帮代办服务规范》,在我县344个村(居)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,组建“代办员+社工+协理员+志愿者”的帮代办队伍,实现服务网络村级全覆盖。二是敲门行动“主动访”。组织帮代办队伍常态化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对辖区内低保户、低保边缘户、残疾人家庭、突发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进行常态化走访摸排,变“人找政策”为“政策找人”。三是帮代办服务“解急难”。第一时间对摸排发现的困难对象张先生提供帮代办服务,协助其快速申办低保、临时救助(资金迅速到账,缓解药费、生活费压力),并积极协调残联、医院上门,协助其办理残疾证。省标实施以来,累计为特殊群体提供帮代办服务超500人次,在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同时,夯实乡村振兴根基。
(三)协同救助“精准滴灌”,织密兜底保障网。一是机制联动“聚合力”。建立“部门联动帮扶”机制,打破条块分割,实现民政、妇联、人社等多部门救助资源的快速响应与协同发力。二是精准施策“解痛点”。各部门根据张先生困难家庭具体情况实施靶向救助:民政解“急困”:通过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快速发放5000元临时救助金解急,并纳入城乡低保(月享806元),提供稳定基本生活保障,大幅减轻医疗及生活负担。妇联解“心忧”:针对其妹妹的心理压力和照护负担,建立常态化联系,提供心理疏导、资源协调和正向激励,帮助其缓解焦虑、增强信心。人社解“就业”: 结合其妹妹应届毕业生实际,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(求职技巧、职场适应)和精准岗位推送,助力其实现就业增收。三是长效赋能“固根基”。通过跨部门协同与个性化帮扶组合拳,不仅解决当前困境,更着力提升家庭内生发展能力(促进就业增收、增强心理韧性),有效防止返贫致贫,织密筑牢社会救助安全网,传递制度温暖。
三、取得成效
上杭县自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实施以来,由线下转为线上办理,通过数据共享避免材料重复提交递交材料由12份减少到4份,群众办事跑动次数由5次减少到1次,实行并行审核承诺办理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。今年以来,已通过平台成功受理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360件,惠及困难群众500余人,让困难群众救助由“被动申请”变为“主动发现”,办事方式由“多地、多窗、多次”转变为“一地、一窗、一次”,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量,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,用高效便捷的服务传递着民生“温度”,提升了社会救助制度“救急难”作用。
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